春風浩蕩滿目新
楊帆奮進正當時
讓我們走進優秀畢業生王思敏的學習之路
感受電氣學子虛心向學的求知精神

王思敏,中共黨員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創培191班學習委員
學院衆創空間主席,學院信息員組長
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等教育優秀大學畢業生
太阳成集团優秀畢業生
太阳成集团優秀畢業設計
本科期間:
三項軟件著作權
國家發明專利(實質審查)
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一篇科技核心論文(老師一作,排名三)
參與兩項省級大創項目
曾獲:
太阳成集团優秀學生幹部
太阳成集团優秀學生
太阳成集团優秀共青團員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級二等獎
第八屆“互聯網+”區銅獎等

一、努力發光,照亮前路
盛夏的梧桐永遠茂盛,頭頂的驕陽永遠熱烈,校園裡的燈光永遠溫柔,努力的日子永遠發光。

那些努力的人像夜空中的一顆顆恒星,散發着耀眼的光。大一剛入校的時候,王思敏發現身邊的同學更加優秀,自己壓力很大,這一點也不像高中老師說的那般輕松快樂。大學裡優秀的他們可以完成你不能完成的事,他們可以取得你羨慕的成績。而不努力的你,在他們身旁隻會越來越黯然。猶記得大一的數學分析課,8點的課,但是6點半教室就坐滿了人,前排位置需要更早來“搶”。王思敏不由想:同在一個教室學習,為什麼他們可以而我卻不行。不,不是我不行,是我不夠努力。不願就此掉隊,那就努力做那耀陽的恒星,散發着光,照亮前行的路!意識到這些問題之後,王思敏每天把要做的事情規劃好,定時完成,不拖延,不能以“明天”為借口:從明天起再努力。古語說:“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從此刻開始,不辜負我們短暫而又漫長的生命。

到了大二、大三,王思敏便加入了學院物聯網與虛拟儀器俱樂部,慢慢接觸到科技創新的比賽,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在這個大家庭裡,她汲取學長學姐們分享的經驗,和夥伴們并肩作戰,熬過的每個夜晚,早起時看到的每份日出,在腦海中不斷浮現。“記得為了項目出結果時不斷敲打修改的代碼,記得對結題報告反反複複修改的鍵盤聲,為了答辯能夠展示得更好時的一次次練習和排練,這些片段,每分每秒都顯得那麼有意義。”而那些陪伴着王思敏、彼此鼓勵的“戰友們”,成為了對方前進路上的光。
二、大學生活貴有“三得”

回看本科四年生活的點點滴滴,王思敏認為,總體上比較滿意,亦留下了很多遺憾。滿意之處在于,每個學期的目标她都能高效執行,特别是大三這一年做到了盡心盡力、問心無愧;遺憾之處在于,自身的學科知識結構有很多缺陷,在這裡,王思敏也分享自己本科學習過程中的“三得”。
第一得,是要與老師們進行及時、充分而又有效的溝通。主動與任課老師們溝通交流,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
第二得,進行嚴格、紮實的“學術訓練”。本科生寫的論文可能難以體現“學術價值”,但要在研究中展現出自己認真的學術态度和紮實的基礎性學術訓練。在保研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會受益于紮實嚴謹的“代表性論文”。王思敏以自身為例,大三期間擔任了衆創空間主席,負責學院專業水平認證,通過調查大四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與獲獎情況,利用近三個月的時間不斷打磨、修改論文。同時,學院也對我們的創新創業能力非常重視,邀請老師為提交專業水平認證申請材料的同學進行主觀評價,為學生提供論文修改建議。在經過定完整體框架,與指導老師近7-8個月的充分溝通、潤色,王思敏的論文能逐漸達到投稿與發表的水平。

第三得,以人為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學院、專業和班級本身的實力、凝聚力和學術創造力,對我們自身的影響很大,這也是“品牌效應”。優秀的班級其科技創新氛圍往往很濃,同學們之間會形成很好的良性競争效應,能夠互促互進,實現共同進步。
畢業寄語:千萬不要覺得别人發光就覺得自己暗淡。他強任他強,我自清風拂山崗。你選擇了你要的方式,就堅定的走下去。不要胡思亂想,每個人的花期不同。不必焦慮有人比你提前擁有。從現在起屏蔽所有不相關的信息,靜下心來好好愛自己,做自己不要東張西望,更不要被别人所影響。别回頭,大膽的往前走,你的光芒終将會被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