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重大電力工程,了解電力生産運行,追尋西電東送偉大開拓精神。7月15日至18日,太阳集团城网址9728與新聞與傳播學院聯合社會實踐團赴貴州興義市、雲南羅平縣、廣西西林縣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兩院學子發揮專業所能,探訪西電東送工程的源頭,深入了解國家電力建設發展現狀,為推動新時代能源電力行業發展儲備青春力量。

圖1 實踐團出征儀式
4天時間裡,社會實踐團輾轉千裡,跨越蒼翠群山,深入500kV魯西背靠背換流站、超高壓輸電公司天生橋局、天生橋一級水力發電廠、500kV天生橋換流站、西電東送紀念廣場、天生橋二級水力發電廠、西林發電分公司及西林教案舊址開展實踐調研。
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位于黔桂兩省區交界的南盤江上,其中二級水電站于1983年率先建設,是西電東送的第一個電源點,也是西電東送南通道的發源地。2001年1月3日,被稱為中國“西電東送”第一站的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最後兩台機組成功并網發電,标志着這兩座大型水電站全部建成投産。

圖2 實踐團師生參觀電站大壩
一、探訪西電東送之源,感受電氣之美
穿越群山峽谷,繞過一道道盤山公路,實踐團到天生橋一級水力發電站、天生橋換流站、天生橋二級水力發電站開展調研學習。面對廠房内正轟隆運行的發電機組,實踐團的同學們激動不已,不斷向身邊的工作人員和老師詢問:“師傅,這上導、下導、水導是什麼?” “老師,為什麼渦殼一頭大一頭小?”“我知道它在書上的符号是怎麼樣的,但是第一次親眼看到它原來長這樣!”一位同學指着面前的機組說道。“勵磁雖然不起眼,在發電過程中卻是個很重要的環節。它的主要作用是向發電機提供定子電源,為發電機提供工作磁場。”電氣專業的同學主動給新聞專業的同學當起了老師。廠房内,讨論的氣氛十分熱烈,電站工作人員如數家珍般與同學們溝通交流、答疑解惑。

圖3 實踐團師生在天生橋一級水電廠合影

圖4 實踐團同學觀摩中控系統
調研過程中,同學們了解到天生橋換流站建設初期設備全部從德國進口,甚至連樓梯的欄杆也被供應商壟斷,關鍵運維技術更是被國外“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新一代電力人,我們應腳踏實地學好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努力把核心技術牢牢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劉書豪同學道出了實踐團成員的心聲。

圖5 實踐團師生在天生橋換流站内參觀交流

圖6 實踐團師生在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合影

圖7 實踐團師生參觀天生橋二級水電站機旁控制室
位于雲南羅平縣的500kV魯西背靠背換流站被喻為西電東送“安全閥”。“什麼叫背靠背換流站?為什麼要建設這樣的換流站?”實踐團同學們抵達時不約而同地發出這樣的疑問。帶着問題,實踐團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走訪了換流站運行控制中心,查看了主要電力設備設施,詳細了解魯西背靠背異步聯網工程的重大意義、總體情況。同學們了解到,所謂“背靠背”,是将兩個換流站建在一起,使雲南電網與南方電網主網間原本連為一體的大電網形成兩個可異步運行的電網,優化了南方電網主網架結構和抗風險能力。

圖8 實踐團師生參觀魯西背靠背換流站中控室

圖9 實踐團師生在魯西背靠背換流站合影
實踐團一行還前往廣西西林縣,與西林發電分公司開展校企聯建座談會,并在西林發電分公司集控中心參觀了我校電力系統最優化研究所研發的“廣西小水電站群雲監控與大數據服務平台”,對西林發電公司所轄的馱娘江流域電站進行實地走訪。

圖10 實踐團與西林發電分公司黨委開展校企聯建座談會

圖11 實踐團觀摩廣西小水電站群雲監控與大數據服務平台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本上的小小符号,到河底發電機組運轉時震耳的轟鳴聲,實踐團的同學們通過現場的參觀和學習,深刻感受到電站建設、運轉的每一項工作,都傾注了電力工人們的滿腔熱情和心血。
二、重溫西電東送曆史,鑄就電氣之魂
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實踐團師生一行來到超高壓輸電公司天生橋局西電東送展覽館,學習西電東送偉大工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的發展曆程。“迎難而上,自力自強,勇攀高峰,攻堅克難,創新拼搏,這個恢弘的工程處處充滿着西電東送精神,更是偉大的建設者精神。”實踐團同學在參觀西電東送展覽館時不禁感慨。一代代電力人的堅守故事激勵着同學們今後在我國電力事業建設上拼搏奮鬥的決心。

圖12 實踐團在西電東送展覽館合影
天生橋二級水電站大壩旁,46位曾參與天生橋電站建設的工人長眠于此。西電東送工程紀念碑默默矗立在江畔樹叢中,“西電東送之源、功載千秋之舉”,紀念碑刻錄着這座水電站作為西電東送源頭的重大意義。實踐團師生來到西電東送工程紀念碑前,深切緬懷當年為建設電站犧牲的建設者先烈,向為我國電力事業發展獻身的烈士表示崇高敬意。

圖13 實踐團在西電東送紀念碑前合影
三、揭開西林教案真相,聆聽定安怒吼
最後,實踐團來到位于廣西百色市田林縣定安鎮的“西林教案”發生地,跟随講解員的腳步,深入了解教案事件,感受中國人民在西林教案中所表現出的不屈于外來侵略和壓迫的愛國精神。

圖14 實踐團在“西林教案”展覽館合影
電氣、新聞兩院聯合暑期社會實踐團通過實地走訪西電東送工程起源,開拓學生專業視野、提高專業技能,使學生在深入企業的同時領悟專業精神和工匠精神,增強學生投身中國電力事業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進一步激發積極投身新時代火熱實踐建功立業,着力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