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推廣課程思政建設經驗,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和開展水平,10.16日上午,我院自動化教研室在10B-306教室舉行了由區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現代檢測技術》課程負責人韋善革老師主講的公開課。
本次公開課的主要内容為“相關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測控工程領域中的應用。
為了給探讨“相關分析法的工程應用”做好鋪墊,韋善革老師首先通過“大國重器”系列節目“華龍一号核壓力容器加工關鍵技術”的案例視頻,使同學們深刻認識了我國在巨型機床研發、核電站建設、精密加工及測量等領域破解卡脖子難題、獨立自主進行創新研發所取得的成就,以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樹立“四個自信”。

韋老師還結合視頻中為了實現“核壓力容器加工的全球最高标準” 超級機床的操刀手王剛以一絲不苟、耐心專注的操作實現了加工誤差不超過0.04mm,保證了核壓力容器安全運行的事例,向同學們灌輸在工作中堅持嚴謹細緻、求真務實的重要性,激發質量意識和工匠精神。

觀看視頻後,韋老師首先肯定視頻中的加工精度滿足了要求,同時引出“要檢測視頻中的核容器加工表面是否存在周期性誤差,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根據此問題引出自相關分析算法的數學原理,着重強調了“噪音信号的自相關函數随時移迅速衰減,而周期信号的自相關函數仍然是同頻率的周期信号”的重要性質,引導同學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最後,組織同學們探讨了“應用自相關分析法檢測淹沒在噪音信号中的周期信号,以發現核容器加工表面是否存在回轉機構偏心引起的周期性誤差”的原理和實現技術。

在課程後半段,在韋老師結合闆書、多媒體和短時視頻動畫,講解、推導和分析互相關分析法的數學原理和特點的基礎上,以“使用互相關分析法監測地下輸油管道洩漏位置”的工程案例,介紹我國“一帶一路油氣合作”項目取得的成果,使同學們在深刻理解“一帶一路”時代内涵的同時,樹立了專業自信和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理念,增強了“學有所成、技術報國”信念。

在學習完相關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案例之後,韋老師引出了“理論公式如何進行實際應用?如何用計算機編程來實現互相關計算”的問題,并以往屆學長們在大創項目、學科競賽中取得的優秀成果為例,使同學們深刻體會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激發了練就理論聯系實際真功夫的信念,并引導同學們在課後利用競賽、大創、課程設計、仿真和實驗來鍛煉和強化實踐動手能力。

課後,韋善革老師與參加公開課的老師和同學們進行了讨論和互動。老師和同學們都認為本次課程能夠使同學們在牢固掌握相關分析法及其工程應用等專業知識前提下,深刻認識了我國在測控工程領域中取得的成就,從而樹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培養愛國情懷。此外,在課程中通過學長們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取得的優秀成果,有效激發了同學們追求卓越、奮發有為的精神,并引導學同學們積極參加競賽、大創等創新活動,強化專業素質,将理論知識轉化為創新實踐成果。
總體而言,本次公開課實現了思政育人與專業學習的無縫銜接,有效推動了我院自動化專業基層教學組織教研活動的開展,對促進教師間的教學經驗交流與分享、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