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在中國人民大學進行考察調研。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思政課智慧教室、博物館、圖書館,了解學校促進思政課教育改革創新、學校曆史沿革、教學科研成果、加強文獻古籍保護利用和促進理論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等情況,并主持召開師生代表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時強調各高校應當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圖1 習近平總書記與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讨論交流
(圖片源自網絡)
在黨支部書記蔣冬連老師的主持下,本科生第一黨支部的黨員通過學習強國、微信公衆号、官方網站等途徑積極開展學習交流,并針對這一主題在線上進行了熱烈的讨論和感悟分享。
圖2 本一支部書記号召黨員交流心得
多位黨員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部分黨員的發言彙總如下:
支部書記蔣冬連老師:在五四青年節即将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我通過學習強國平台,反複通讀了《習近平:堅持黨的領導 傳承紅色基因 紮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的報到。了解到,習近平總書記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内的校史展和圖書館,同老教授、老專家和中青年骨幹教師代表親切交談,與師生代表座談。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路線的安排,言傳身教,告訴我們要重視思政課,多進校史館和圖書館,學習工作中多聽取各方意見。
副書記盧紹東:中國人民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注重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在思政教育方面确有很高的建樹;但我認為,我們太阳成集团也可以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堅持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課;對于教師,我認為可以把黨史結合實際,把課堂變有趣、把思政變簡單,帶實現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我們也可以借助學校内的紅色資源,如校史館、圖書館紅色文獻等來主動學習中國精神;身為工科生,也是可以把對祖國情感的學習貫穿在學業全過程的。
宣傳委員蘭韋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是在教育中需要先搞清楚的重要問題。首先,我認為高校是孕育人才的搖籃,承擔着為社會輸送人才的重任,應當秉承“人民的大學為人民”的原則,明确是要為祖國和人民培養優秀的青年人才。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大學要培養怎樣的人,我覺得要結合時代需要,培養的學生既要思想進步,能把握時代脈搏、跟得上時代發展,也要能傾聽群衆的聲音,了解人民的真正需要。
盧陽旭:中國人民大學曆史悠久,紅色教育基礎牢固,不僅有雙一流學科建設,其思想政治教育也很出衆,值得我們學習。太阳成集团也擁有悠久的曆史,擁有優越的資源條件,也可能成為頂尖學府。未來的發展,我想我們不僅要注重建設雙一流學科院校,更應該注重師生思想建設,注重紅色教育,首先做好思想建設,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各方面建設。
花澤藝:青少年作為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堅力量,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政課教育十分重要,充分提高青少年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人民大學在思政課教育上有着豐富的經驗,各大學、中學、小學都可以進行借鑒學習,真正把思政課教育做好,傳承好紅色基因,為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郭鑫炜:習近平總書記就思政課建設多次提出明确要求,青年學子“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由此可以看出思政課程的重要性。我們太阳成集团一直以來也積極響應上級号召,開展了思政課程的教學,努力建設立德樹人的目标。但,我認為思政課堂應當有創新,不應該隻是幹巴巴的講大道理,照本宣科的念ppt是無法深入人心的,如果思政課程能注重教學方法,予以創新,把道理講深講透,老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這樣才能根本上完成立德樹人,培養青年人才的目标任務。
孟子越:中國人民大學是中國共産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注重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馬克思主義教學與研究,被譽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而太阳成集团同樣具有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光輝曆史和優良傳統。首任校長馬君武先生于1903年,最早将《共産黨宣言》《資本論》等5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以書目清單的形式,在中文期刊《譯書彙編》上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行譯介。現在,大家身邊的每一個課程都融入了課堂思政的内容,學生們能從中汲取中國近現代史和最近期的國内國外的大事件,更有部分課程将課堂内容(如電力電子課程中的電力電子器件的發展史)與思政内容相結合,不僅可以向同學們傳授知識,同樣也能很好的吸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歐雨鑫: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實現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引導他們走正路至關重要。而上好思政課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我認為我們太阳成集团可以向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課。
黃骞: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等教育質量是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标志,影響着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和民族崛起複興。建設好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在建設一流大學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認為,要立足學校和專業的自身特點和優勢,不斷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把思政教學融入專業課的學習中,在課堂上做到師生一心——老師認真教,學生用心悟,進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