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科簡介與方向
控制工程(領域)專業學位與控制科學與工程學術型學位處于同一層次,但類型不同,各有側重。本專業學位側重于工程應用,以工程領域中的控制系統或裝置或軟件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控制理論、檢測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主要工具,研究各種系統策略、理論與技術、方法,實現自動化裝置或系統工程的設計、安裝、調試和運行。本專業學位主要為工礦企業、制造行業、工程建設部門,特别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層次工程技術和管理人才。
太阳成集团2002年依托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開始招收控制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專業方向包括:(1)分布式能源轉換與控制裝置及系統;(2)機器人系統與圖像與視覺處理;(3)計算機監控裝置與系統;(4)自動檢測分析裝置與系統等。
二、培養目标
所培養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應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态度和工作作風。
本領域培養基礎紮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在畢業三年後逐漸成長為控制工程相關領域的技術骨幹或部門領軍人才,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法治意識、國際視野,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所培養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應掌握控制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在本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與運行、分析與集成、研究與開發、管理與決策等能力。能夠勝任實際自動化系統、設備或裝置的分析計算、開發設計和使用維護等工作。同時,應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順利閱讀本領域的國内外科技資料和文獻,進行必要的國際國内學術交流,掌握和了解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有益的社會活動,具有健康體魄;能承受一定工作生活壓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三、學制、學習年限與培養方式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以下簡稱“專碩”)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學習方式:
全日制專碩基本學制2.5年,學習年限2-5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
非全日制專碩基本學制3年,學習年限2-5年(含休學和保留學籍)。
專碩應在規定的學習年限内完成學業。
全日制專碩學習工作時間為每周40小時,要求出勤率不低于80%。各導師(組)或科研團隊或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可以制定自己的考勤規定,但不能比上述條件低。非全日制專碩在校學習時間累計不少于半年。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碩原則上均可實行雙導師制,主導師由在讀學校導師擔任,副導師由相關企事業單位或所在單位具有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的本專業領域的專家擔任。非全日制專碩必須是雙導師。
四、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1.專業碩士總學分不低于29學分,其中,公共學位課6學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2學分,自然辯證法1學分,基礎英語3學分),專業學位課不少于6學分,非學位課不少于6學分,實踐學習8學分,論文選題1學分,學術活動2學分。
2.課程設置及相應學分
課程 類别 |
課程編号 |
課程名稱 |
課時 |
學分 |
開課時間 |
備注 |
學 位 課 程 |
公共課 |
1 |
英語 |
48 |
3 |
第1學期 |
必修 |
2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
32 |
2 |
第1學期 |
必修 |
3 |
自然辯證法概論 |
16 |
1 |
第1學期 |
必修 |
專業課 |
4 |
數值分析 |
48 |
3 |
第1學期 |
三門課中至少選一門 |
5 |
應用代數 |
48 |
2 |
第1學期 |
6 |
線性系統理論 |
48 |
3 |
第1學期 |
7 |
控制工程領域前沿講座 |
64 |
4 |
第2學期 |
必修 |
非 學 位 課 程 |
8 |
科技英語寫作 |
24 |
1.5 |
第1學期 |
|
9 |
現代檢測技術 |
32 |
2 |
第1學期 |
|
10 |
現代電力電子技術與應用 |
32 |
2 |
第1學期 |
|
11 |
人工智能及其應用 |
32 |
2 |
第1學期 |
|
12 |
人工神經網絡及應用 |
32 |
2 |
第1學期 |
|
13 |
DSP原理及應用 |
32 |
2 |
第1學期 |
|
14 |
電機系統分析 |
32 |
2 |
第1學期 |
|
15 |
網絡化控制系統 |
32 |
2 |
第2學期 |
|
16 |
新能源發電、轉換與控制 |
32 |
2 |
第2學期 |
|
17 |
非線性控制理論 |
32 |
2 |
第2學期 |
|
18 |
SOPC技術及應用 |
32 |
2 |
第2學期 |
|
19 |
電力電子與電機傳動系統的控制 |
32 |
2 |
第2學期 |
|
20 |
自适應控制 |
32 |
2 |
第2學期 |
|
21 |
最優估計理論 |
32 |
2 |
第2學期 |
|
22 |
圖像處理與機器學習 |
32 |
2 |
第2學期 |
|
23 |
最優控制及其應用 |
32 |
2 |
第2學期 |
|
24 |
現代運動控制 |
32 |
2 |
第2學期 |
|
25 |
數字信号處理 |
32 |
2 |
第2學期 |
|
26 |
模式識别與機器學習 |
32 |
2 |
第2學期 |
|
27 |
數理統計與随機過程 |
48 |
3 |
第2學期 |
|
28 |
多源信息融合理論及應用 |
48 |
3 |
第2學期 |
|
29 |
智能控制及其應用 |
32 |
2 |
第1學期 |
|
30 |
機器人運動建模與控制系統設計 |
32 |
2 |
第2學期 |
|
31 |
自動化領域的工程倫理 |
16 |
1 |
第2學期 |
|
32 |
應用泛函分析 |
32 |
2 |
第2學期 |
|
33 |
凸優化 |
32 |
1 |
第2學期 |
|
34 |
無線傳感器網絡 |
32 |
2 |
第2學期 |
|
補 修 課 程 |
1 |
自動控制理論 |
|
不計 學分 |
|
凡在本門學科上欠缺本科層次業務基礎的研究生,應補修2-4門本科課程 |
2 |
運籌學 |
|
|
3 |
信号分析與處理 |
|
|
4 |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
|
|
5 |
檢測技術 |
|
|
6 |
電力電子技術 |
|
|
注意:申請學位的成績要求為學位課成績≥70分,非學位課≥60分。補修課程必須經過考試并取得及格及以上成績。
五、實踐環節要求
全日制專碩實踐環節采取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兩種形式進行,教學實踐完成後獲得3個學分,社會實踐完成後獲得5個學分。
非全日制專碩實踐環節僅采取社會實踐形式進行,社會實踐完成後獲得8個學分。
1.教學實踐。
實踐内容:承擔一定學時的本科課程(至少2學分)的教學輔助工作;或協助指導課程設計(至少2學分)或畢業設計。
考核方式:由研究生本人寫出工作報告,負責研究生教學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寫出評語,導師按計劃要求核實,并報學院認定,作為申請學位的必要文件保存。
2.社會實踐。
實踐内容:全日制專碩的社會實踐可采取進駐企業實習,或參加導師科研課題的具體内容(如開發、設計、制作、生産、調試、編程等活動)來完成。
非全日制專碩的社會實踐可采取參加本單位或外單位組織的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工程項目設計或施工、設備調試和參數整定的實踐活動來完成。
進行企業實習前,應預先聯系和确定企業實習指導教師,整個實習活動應在企業實習導師的指導和關心下進行。實習時間一般不少于半個月,着重以參加完成一個完整實踐項目為宜,如參加了某變電站的完整設計過程,繪制并制作、調試了某電路闆,參加了某設備的調試和參數整定過程等。社會實踐也可以在學校進行,完成學校教師承擔的橫向或縱向課題一個完整的部分。
考核方式:由研究生本人寫出實踐報告,負責研究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寫出評語,實習單位簽章證明,校内導師按計劃要求核實,并報學院認定,作為申請學位的必要文件保存。
實踐報告内容應包含:實習單位,實習時間段、企業實習指導教師信息、實習項目名稱、實習主要内容、實習遇到的一些有啟發的細節内容、收獲及體會。若是在學校完成教師承擔的橫向或縱向課題,說明具體貢獻。
六、學術活動要求
完成下列學術活動後獲得2個學分:
1.在學習期間必須參加國際、國内、學校、學院或工作單位舉辦的學術報告與學術交流活動5次以上。
2.每次學術活動要求做出書面總結,并填寫相關表格,由指導老師審閱簽字後提交學院研究生辦公室存檔,作為申請學位的必要文件保存。
七、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要求
完成文獻綜述報告和開題報告後獲得2個學分:
專碩必須閱讀的學術著作、學術期刊:(1)IEEE Transactions系列相關期刊;(2)本學科重要的中文期刊,包括自動化學報、控制理論與應用、控制與決策、機器人、模式識别與人工智能、系統工程學報、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智能系統學報、控制工程、系統仿真學報等;(3)本學科相關的重要中文核心期刊:電子學報、機械工程學報、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電力系統自動化、電工技術學報、電機與控制學報、中國圖形圖象學報、計量學報、電路與系統學報、太陽能學報、焊接學報、中國科學(E輯)、電力自動化設備以及具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流學科的大學學報等。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生産實際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論文拟解決的問題不僅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而且要與本單位工作實踐相結合、解決工程實踐中的技術難題和管理難題,同時滿足論文審核的基本要求。
在學位論文開題之前,必須閱讀與拟選課題有關近5年的國内外文獻50篇以上(含外文文獻20篇以上)。文獻綜述要叙述研究課題的背景意義、有關方面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在了解學科發展動态的基礎上,提出研究内容、拟采取的實施方案、關鍵技術或難點、闡述所選方案的依據。文獻綜述應把握所研究課題在專業領域發展中所處的地位。文獻綜述字數不少于5000字。
在調查研究、閱讀文獻資料、明确主研方向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态的基礎上确定研究内容,撰寫開題報告,其基本内容至少包含: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2.國内外在該方向的研究與應用現狀分析以及主要參考文獻;3.研究目标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拟解決的關鍵問題;4.研究方案、方法與技術路線以及預期達到的目标;5.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措施;6.已進行的科研與技術開發工作基礎和為完成課題已具備條件以及欠缺條件與解決辦法;7.選題報告除(1、2)兩點外字數不少于3千。
開題彙報工作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領導、專業學位點負責人、研究生秘書組成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研究生的開題彙報工作,職能部門負責發布考核時間段(一般一個月内)、收集考核結果。開題報告評議小組由導師(組)組織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的教師、或具有正高、副高職稱資格的教師組成,一般不得少于5人,并選擇一名教師或專家擔任評議小組組長。
開題彙報應在入學後第三學期末完成,延期的應在三個月後半年内再次進行開題彙報。開題内容有争議情況下,可以提交學院學術分委員會裁定。
研究過程中,由于特殊原因需要對選題做方向性更換的,則需要本人提出申請,由導師和開題評議小組認可批準後,方可按新選題進行研究工作。
八、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是對研究生身體健康情況、個人培養計劃執行情況、思想品德、政治與法制觀念、治學态度、論文開題情況等進行考核。研究生參加中期考核的基本條件為身體情況适宜繼續攻讀學位;完成了課程修讀,并獲得學分;完成開題報告;對所研究的課題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并提出相應的技術路線,得到初步結果。參加中期考核的研究生需要提交中期考核相關材料,由導師審閱核實,并就是否同意其參加中期考核以及中期考核評級說明意見。
中期考核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領導、專業學位點負責人、研究生秘書組成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研究生中期考核,職能部門負責發布考核時間(一般一個月内)、協調考核專家組、收集考核結果。領導小組負責成立由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的教師、或具有正高、副高職稱資格的教師組成的考核專家組,負責具體的考核工作。中期考核由考核專家組以審核材料的方式進行,同時經專家組讨論抽取一部分學生進行問詢對答式考核(不少于遞交材料學生數的1/4)。考核結果就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做出是否繼續培養的結論,按優、良、合格、不合格評定。考核結果為合格及以上者進入學位論文工作階段;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半年内重新申請中期考核,若考核仍不合格,終止學業。
中期考核時間一般應在第三學期開題報告後盡快完成。未在第三學期參加中期考核的可在後續的半年内申請中期考核,半年過後仍未申請中期考核的,終止學業。未進行中期考核的研究生不得進入學位論文工作階段。
九、學位(畢業)論文要求與評閱
(一)論文的基本要求
1.論文選題力求選擇對國民經濟建設和學科發展具有一定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的課題。基礎理論研究及應用基礎研究應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應用研究應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做到理論分析與技術開發有機結合。鼓勵論文選題盡可能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成為導師科研課題的一個組成部分。
2、專碩學位論文選題鼓勵直接來源于生産實際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應用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實際應用價值。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選題:技術攻關、技術改造、技術推廣與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産品、新設備的研制與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國外先進技術項目;一個較為完整的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研究、規劃、設計與實施。論文拟解決的工程實踐中的技術難題既要與本單位工作實踐相結合又要同時滿足論文審核的基本要求。
3.論文的工作量和難易程度要适當,能表明作者具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論文在綜合、分析、研究、實驗等方面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科學性,系統地運用電氣工程學科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該學科的有關問題的能力。
4.論文應保證學術質量,有新的見解,能表明作者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恪守學術道德,杜絕學術不端,嚴禁剽竊,抄襲,杜撰,拼湊學術論文。
5.論文要求寫作認真,文字正确,語言通順,格式規範,結構合理,邏輯性強,層次清楚,論據充分,圖、表、公式、單位等符合規範要求,數據詳盡真實,引述準确,參考文獻列舉恰當,軟件、附件文檔齊全。按學校要求統一裝訂成冊。
6.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和撰寫時間不能少于1年,起始時間從中期考核合格之日算起。
7.學位論文字數不應少于2.5萬字,附有不少于1500個單詞的英文摘要,參考文獻不少于50篇(本),其中外文文獻占20%以上。
(二)論文的評閱要求
1.論文的評閱原則
(1)着重審核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
(2)審核學位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
(3)審核解決問題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進展,審核其新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審核其産生的(或可能産生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
(4)凡有剽竊以及實驗數據和仿真結果弄虛作假等違背學術道德行為的,應定為論文不予通過。
2.學位論文送審資格審查
必須滿足前面所有的規定,特别是對科技開發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見第十點)認定應填寫碩士研究生在攻讀學位期間發表學術論文及科研成果情況表,由導師确認真實性,并由學科負責人或其委托學科秘書按前述相關規定進行确認,同時申請人的學位論文必須進行防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按學校相關文件檢測結果合格後,方可申請學位論文送審,并填寫學位論文送審資格審查表。若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在送審時未達到的,需要在送審時注明相關情況,導師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先送審,但必須滿足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才能在通過答辯後獲得學位。
3.外審及評閱
學位論文送審由學院研究生辦公室統一辦理(根據情況安排一年多次送審窗口)。外審評閱人為2人,應是責任心強、治學嚴謹、作風正派、在相應學科或行業領域具有一定學術造詣和較豐富實踐經驗的教授、副教授或相當職稱的專家。
學位論文評閱人應認真審閱學位論文,并對論文寫出詳細的評語。其評語除對論文的學術水平做出評價外,尤須特别指出論文的實際應用價值。評閱人應對論文是否達到碩士學位論文水平,是否同意進入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寫出明确意見,并以優、良、合格、不合格四個等級對論文進行評定。
學位論文外審評閱一共有兩次機會,每次送兩位專家。對送審結果存在不合格情況者不能進行答辯資格評定,并作如下規定:
1)第一次送審後
評閱意見中有一位專家認為不合格的,則由導師(組)與學院研究生職能部門協商另行聘請一位同行專家對論文進行複審。複審不合格的,在允許的學業年限内,申請人需延期半年或一年修改論文,或另行撰寫學位論文,重新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若評閱意見中有兩位專家認為不合格的,由在允許的學業年限内,申請人需延期半年或一年修改論文,或另行撰寫學位論文,重新申請學位論文答辯。
2)第二次送審後
評閱意見中有一位專家認為不合格的,則由導師(組)與學院研究生職能部門協商另行聘請一位同行專家對論文進行複審。複審不合格的,為謹慎起見,經院學術委員會讨論決定或終止學業,或對一些有學術質量但存在争議的論文組織第三次送審。
評閱意見中有兩位專家認為不合格的,終止學業。
十、畢業與學位授予
1.答辯申請、資格審核與答辯
答辯申請需要填寫碩士學位申請書,答辯資格須滿足前面所有的培養階段的規定要求,外審評閱意見全部應是合格及以上檔次。相關手續與材料需報學院職能部門備案。
答辯委員會組成、答辯程序及答辯結果使用按照校研究生院相關文件執行。
2.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畢業與學位授予工作須同時進行。修滿規定學分,并通過論文答辯者,準予畢業,學校頒發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對達到如下科技開發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者,經學院學位委員會審核,并報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工程碩士學位。
科技開發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
全日制專碩申請學位者,必須滿足條件(1),或者滿足條件(2)且滿足條件(3)~(9)之一;非全日制專碩申請學位者,必須滿足條件(1),或者滿足條件(2)。以下條件均要求成果以太阳成集团為第一署名單位。
(1)以第一作者發表(或錄用)本學科領域SCI檢索的論文或EI檢索的期刊論文1篇,或排名第二且第一作者為其導師。
(2)以第一作者發表(或錄用)本學科領域包含在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中的中文核心期刊(最新北大版)論文1篇,或排名第二且第一作者為其導師。
(3)以第一作者發表(或錄用)本學科領域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或排名第二且第一作者為其導師。
(4)作為第一發明人申請1項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發明專利,且通過實質審查階段,或為第二發明人且第一發明人為其導師或導師組成員。
(5)以主要參與(限1人)獲軟件著作權1項或實用新型1項,著作權或專利權人為太阳成集团;或為第二參與人,第一參與人必須為其導師(組)成員。
(6)參加教育部指定的國家級學科專業競賽(A類賽事)獲全國三等獎以上,或相關教育部教指委主辦/指定、自治區級組織主辦/指定的學科專業競賽(B類賽事)獲全國二等獎或賽區一等獎以上,或包含企業參與的省、區、部以上創新創業大賽獲三等獎以上。以上獲獎必須排名前三。
(7)以第一作者發表(或錄用)本學科領域EI檢索的高級别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篇,或排名第二且第一作者為其導師。
(8)參與橫向課題(排名前2名),到校經費10萬元以上,學位論文的工作與該橫向課題相關,并撰寫了相應的技術報告。
(9)經控制工程領域導師組(不少于5人)評審其學位論文達到優秀水平。
導師(組)或科研團隊或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可以選擇其中的幾條要求執行,也可以參照上述基本要求自己制定新的要求,但不能比上述條件低。新的要求必須在學生入學後及時向學生公布。
以上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須在授予學位前完成。要求發表的與課題相關成果必須征得指導教師的同意。
本培養方案自2018級專業型碩士研究生開始執行,并由學院學位評定分委員會負責解釋。凡與學校文件存在沖突的地方,按學校文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