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如何開展評審工作?
答:新一輪審核評估專家采取審閱材料、線上訪談、随機暗訪等方式進行線上評估,在全面考察的基礎上,提出需要入校深入考察的存疑問題,形成專家個人線上評估意見。專家組組長根據線上評估情況,确定5—9位入校評估專家,在2—4天内重點考察線上評估提出的存疑問題。綜合線上評估和入校評估總體情況,制定問題清單,形成寫實性《審核評估報告》。
30. 新一輪審核評估是如何反饋評估結論的?
答: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分别負責審議評估專家組《審核評估報告》,審議通過後作為評估結論反饋高校,并在一定範圍内公開。每年教育部向社會公布截止當年已完成審核評估的高校名單。教育部每年在完成評估的高校中,征集本科教育教學示範案例,經教育部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後發布,做好經驗推廣、示範引領。
31.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要求進行評估整改的?
答:參評高校應在評估結論反饋30日内,制定并提交《整改方案》。評估整改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問題原因,排查薄弱環節,提出解決舉措,加強制度建設。原則上,高校需在兩年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整改報告》。 新一輪審核評估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别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建立整改工作台賬,采取“台帳銷号”方式一抓到底。實行督查督辦和問責制度,持續追蹤整改進展,确保整改取得實效。
32. 新一輪審核評估對評估問題突出的高校将采取什麼樣的問責措施?
答:對于突破辦學規範和辦學條件底線等問題突出的高校,教育部和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采取約談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和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等問責措施。
33.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進行督導複查?
答: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随機抽查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進行督導複查。對于評估整改落實不力、關鍵辦學指标評估後下滑的高校,将采取約談高校負責人、減少招生計劃、限制新增本科專業備案和公開曝光等問責措施。
34. 參評學校如何填報教學基本狀态數據?
答:教學基本狀态數據是對學校教育教學運行、辦學條件、教學效果等情況的量化反映,是學校自評自建、自評報告撰寫、線上審核評估的主要依據,是入校評估重點考察與深度查證的重要基礎。學校需對學校整體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和深入摸底,綜合分析教育教學基本狀況,總結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經驗,梳理教學工作的不足與問題。 在數據的采集與填報過程中,學校應統籌調度,實現部門間的通力協作,做好信息管理機構與個人的專門培訓,強化質量意識、責任意識,準确采集、認真核實各項數據,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一緻性,保證數據真實反映學校實際教學狀況。學校應在規定的時間内及時上傳各項評估材料,并根據專家線上評估的基本流程和工作需要及時補充相關數據。 數據填報結束後,原則上不能再進行修改,如确有特殊原因,導緻個别數據異常,可在專家進校前加以補充說明。教育部教育教學評估中心和省教育廳依托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庫,對參評學校教育教學基本狀态數據進行分析,形成《教育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分析報告》。
35. 參評學校如何選報定量審核數據?
答:審核評估預置了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的關鍵數據作為定量審核的指标,進行定量審核。第一類定量指标35個,第二類定量指标54個。本輪審核評估堅持“以自己的尺子量自己”的評估原則,因此,學校可結合本校辦學實際和優勢特色,從高等教育質量監測國家數據平台提供的高校教學基本狀态常态監測數據自主選報定量審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