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如何保證專業的畢業要求覆蓋認證标準的12條要求,是否必須和認證标準的12條逐一對應?
A:認證标準畢業要求項是對學生學習産出的一般要求,畢業要求的實質等效是《華盛頓協議》實質等效的核心。我國認證标準的畢業要求是參照《華盛頓協議》相關要求制定的,反映對工程專業畢業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
專業制定的畢業要求覆蓋認證标準,是指在内容的深度和廣度上不低于認證标準的要求,并不要求專業的畢業要求與認證标準逐條對應,更不要求直接照搬照抄認證标準的内容。隻要能夠實現對标準的覆蓋,專業可以采用與标準相近的表述方式,也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表述方式。要保證對認證标準要求的覆蓋,首先應做到對認證标準内容的正确理解。一方面,專業應明确認證标準中技術、非技術能力等要求的内涵,實現寬度上的覆蓋;另一方面,專業應明确,認證标準中12條畢業要求通過适當的表述,尤其是通過對特定動詞的使用,将畢業生應具備的内在知識、能力、素質轉變為可觀測、可衡量、可評價的行為表現,這些外顯的行為表現反映了畢業生具備能力的程度。因此,專業在制定畢業要求時,要注意動詞的使用,以保證對标準深度上的覆蓋。
考慮到現行的認證标準2020年初正式公布,對認證專業來講,标準公布之前的培養方案還在執行過程中,認證過程中,不應要求專業對以前的培養方案進行修改。但對專業來講,應該按照新标準審視原培養方案,分析研究方案中培養目标和畢業要求的文字表述以及課程設置是否符合新标準,可以基于分析進行适當的解釋說明,重點應說明課程設置對标準要求的支撐情況。以上分析和研究的過程是專業持續改進的重要内容,應反映在自評報告中,并為今後的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提供借鑒。
Q4:是否必須進行畢業要求指标點分解,分解指标點應把握什麼原則,如何判斷指标點分解的合理性?
A:畢業要求指标點分解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便于落實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二是便于達成評價。圍繞這兩個目的,專業可以根據自身特點,對畢業要求進行适當分解,形成若幹指标點。指标點分解的方式和數量沒有統一要求,一般情況下,針對不同的指标項也不盡相同,但是按照易落實、可評價的原則,一般應滿足以下要求:一是指标點應具有邏輯性,能夠符合學生能力形成的規律,而不是簡單對指标項文字表述的拆分。二是指标點應采用适當的動詞引導,将指标點反映的能力要求轉變為可觀察、可測量的學生行為表現。三是指标點應能反映程度的要求,要符合解決複雜工程問題能力的要求。四是要體現本專業的特點,包括專業領域特征和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優勢和特色。指标點分解的合理性直接反映專業對畢業要求的理解,檢驗分解合理性最直觀的标準是觀察分解指标點所對應的課程(教學環節)。一般情況下,一個指标點對應的課程過多,或者一門課程支撐的指标點過多都說明分解欠合理。